2008年8月27日 星期三

感想: postcard



在美國的這一段日子 我總共寄出了數十張的postcard
花了不少金錢

寫postcard 除了是跟對方說話之外
也是一種自我回憶跟思考
手執著筆 把postcard拿上手的感覺很捧
所以 我也很享受寫的過程
亦是home sick時候的一種舒解吧

但願各位收到的時候 會感受到我對大家的思念
我有用心去寫的啊
也在每一個靜下來的時刻 在地球的另一端想念著你們每一位

感想: 我是香港人



我自己一直覺得自己沒有討厭中國人,亦沒有想過自己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但,事情就像彼得兩次不認耶穌一樣,只是小小一個name tag就出賣了我。
話說我的name tag上寫的是「Betty China」,然後每當別人問我「where r u come from?」的時候,我又一定答「hong kong」。

本來一直相安無事,到來了兩個台灣讀書的香港人,他們居然可以有「hong kong」的name tag,但seaworld的人一直拒絕幫我們更換,漸漸事情鬧得很大
我們幾個香港女生,所持的理由是:
1. 我們的母語是廣東話
2. 我們有持不同的passport
3. 為什麼台灣人又不用「china」的name tag
4. 香港人參加奧運是「香港隊」而不是「中國隊」
最終(數星期後),高層批准了我們換名牌。
雖然到了最後工作的2天,我還是去換了「Betty Hong Kong」的name tag。
換了名牌的大家,也真的覺得待遇有不同。

我不是特別討厭中國人,只是,我又不希望別人把我當成「中國人」。很想說表達其實我跟你們腦海令人討厭的中國人不一樣,因為我是「香港人」。

但卻不能否應,我也是有著中國人的某些特質(好與壞也是)

在這邊 我算是深深體會到什麼叫歧視。
確切的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渴望世界和平。
其實,跟不同背景的人在一起,這件事真的很有趣。

到了外地三個月,那邊的生活的確令人嚮往。但我想我還是比較喜歡香港,也許我是屬於城市的,喜歡喧鬧繁華、忙碌多采。然後夢想忙裡偷閒,享受生活。

這趟旅程的最大得著,可以說是文化交流。
同樣是人,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香港真的是太小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會是全人類都一樣,其實這個世界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