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林一峰 遊Gig 香港站

























Boxing day拆禮物 之 看show送CD!!!
每次聽一峰都是一個回憶
大約十年前,開始看林一峰的live
聽他的怨婦歌、失戀歌大
以前年紀小的時候,很喜歡看他的旅遊(愛情)散文
我想,我喜歡旅行,好大機會是因為林一峰
(雖然我知,到了今天,誰不喜歡旅行?)
到今天回望
我出了三本書
暗戀、單戀、相戀、苦戀、失戀乜都試過哂

你看偶像既影響力多大,哈哈哈!

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Uluru







I think this is the best place in Australia

#宮崎駿 風之谷

學生時代,聽林一峰長大,終於今天,我來到了歌詞中的「紅沙漠」。
首次來到這裡,完全被這片紅沙漠覆蓋的土地所著迷之外,也因為原住民的文化帶來很大的衝擊。對處於「29+1」,正找尋人生方向的我,一切來得剛剛好。
原住民們自給自足,以sustainable為原則生活,不過份開採。原住民住了二萬多年,也相安無事; 可是人類科技急速發展的百多二百年間,地球便大幅度被污染。「文明人」不相信原住民跟大自然共存的智慧,阻止他們「燒草」,最釀成大規劃火災。雖然原住民的壽命比我們短,但他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比我們多,能夠花大部分的們跟家人、朋友相處。美麗、遼闊的大自然就是原住民們的家,可是活在城市的我們,卻只能活在斗室之中。生於城市的我們,很多人有情緒病,覺得活著很痛苦,甚至要放棄生命。無止境的發展,真的有為人們帶來好處嗎?
土地是屬於大自然的,亦是生存的必需品,本來該是免費的。可是,社會化之後,權貴把生存的必需品(例如土地)扣起了,那麼市民就得用盡一生的精力去工作,買那小小的空間。熱愛大自然、選擇過簡泊生活的人,我們總愛將他們標籤為失敗者,強迫他們去接受資本主義社會的那一套。文明/社會化,本質是為了大家分工合作,最終達至「雙贏」。可是,現在變成既得利益都不勞而獲,低下層只能「窮忙」。我常常笑說,也許我助養小孩的家比我們的還大,他們任何時候都可以親近大自然、鄰里間守望相助。我們真的有比他們「幸福」嗎?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日本的customer service




最近知道日本人也開始不喜歡香港旅客
覺得有點失落和可惜

從前他們一知道我們是香港來的,會特別熱情

我愛上日本,或多或少都是因為被他們感動過
突然想起之前入住的温泉旅館受到的貴賓式待遇

當時一進旅館看到大門、front desk等也有香港的區旗
心想
「這家旅館和香港有什麼關係?
「是香港人開的嗎?
「真巧,我BOOK了這家旅館」
由於忙著check-in,也没有想那麼多
到後來安頓好東西
才驚覺一切都是為我這一位旅客而設的!
大門口的牌印上了我的名字,還要是放在中間
在餐單及餐桌上有區旗
上菜的時候,每次都是先給我
第二天一早起來,旅館的人開車接我去車站
出發前,因為氣温突然轉冷,給了我一個暖包
完全是暖入心頭
嘩,好感動啊


感受得到店家其實為了我這香港客費盡心思
滿心期待著我的到來
試想想
假如,我們預約了旅館
因為不用給deposit
到時候no show又没有cancel
人家苦心準備了的一切,都白費了
可以想象到旅館上下的人會有多討厭香港的遊客嗎

所以,每次我到日本旅行
check-out
時,都會盡量弄整齊自己的房間才退房
為香港遊客留個好印象
日本人没有把我們誤認是大陸旅客

而是真正覺得港台旅客其實也跟大陸人差不了多少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曾經用manhattan id卡儲分的你和我


又到年尾,是樂壇頒獎禮的季節
吒咜是一年一度為大家注滿精神能量的「熱血」節目
從前的吒咤頒獎禮,一票難求
現在的年輕人
談政治就等於是理想的實現
我們這一代
年輕時,寄情流行音樂似乎是最接近夢想的一件事
從前我的青春耗在參加歌迷會、「上勁歌」、「舉牌」
而Manhattan id是我第一張信用卡
會很努力儲分換飛
903拉闊音樂會、1月1的叱咤
偶爾在街上碰到別人付賬時拿出manhattan id card付款
會頓感親切,好像大家都是「自己人」
時代巨輪在轉
現在MANHATTAN id已經没有了儲分換飛這回事了
有點失落
現在大家都改為簽卡儲里數換機票
没有什麼福利的manhattan id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給淘汰了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我養了小倉鼠




說來有趣
我「咁大個女」從來未試過養任何小動物
包括金魚、tortoise、雀仔
家裡有點潔癖 没機會養
這次第一次有植物以外的生命在我們家出現
完全没有任何經驗的我
常常會擔心倉鼠
怕他受驚了
日間躲起來睡覺總是怕他生病
沖涼沙入眼會發炎
水樽漏水好怕他脫水、冷病
便便少了,又想是不是有問題
哈哈
我緊張呢,好傻
也難怪普天下的父母會如此擔心自己的小孩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跟深水埗明哥派飯



第一次走入露宿者的community
平常沒可能有勇氣踏足的一條街
在天橋底的一羣人只能活著,勉強生存
有老有嫩
有香港人,也有沒有身份的難民
其實,不用想他們到底值不值得幫
可以選擇的話
有誰會想要睡在街頭?
現在至少
有人會認得他們每一個的臉
定期送上一盒飯給被社會遺棄的一羣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北歐,天堂般的國度





















旅行後個多月
又回到香港只有「買樓」跟「結婚」的環境
香港的生活多姿多彩
可是生活在這裡的人,還是常感到空虛、寂寞
還是會很想念北歐那近乎「天堂」般的生活環境跟制度
北歐没有令人驚嘆的「大景點」
但一切都讓人感到新鮮好奇
光是整個旅程機乎都没有看到晚上已經夠有趣
短短兩個星期,也許看到的都是很表面的東西
但我確實很喜歡北歐這個地方
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材
喜歡北歐人吃得健康、環保、生活悠閒、對家具的講究
「累積財富」是我們香港人的價值、奮鬥目的
這裡卻是以「生活」為目的城市

尤其喜歡北歐對於性別的平等觀念
大部分商店的洗手間都是男女共用的
在北歐,男士也跟我們一起排隊
每一個廁格都是密封的,完全看不到要分男女的必要
就如大部分人的家裡的洗手間也没有分男女
其實有時候,男士或許也喜歡於私密度較高的地方如廁
走在街頭
獨個兒推著BB車的大都是男人
在街上不時看到各自帶著自己孩子的父親在閒聊
我們亞洲人,對於這個畫面可能會感到很奇怪
其實,想深一層
帶孩子外出跟「放狗」的本質都一樣
都是體力勞動的一種
我們都不會看到男士帶寵物外出有何不妥

/別角色、定型都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產物
當我們對一件事習以為常
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看不到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