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曾經用manhattan id卡儲分的你和我


又到年尾,是樂壇頒獎禮的季節
吒咜是一年一度為大家注滿精神能量的「熱血」節目
從前的吒咤頒獎禮,一票難求
現在的年輕人
談政治就等於是理想的實現
我們這一代
年輕時,寄情流行音樂似乎是最接近夢想的一件事
從前我的青春耗在參加歌迷會、「上勁歌」、「舉牌」
而Manhattan id是我第一張信用卡
會很努力儲分換飛
903拉闊音樂會、1月1的叱咤
偶爾在街上碰到別人付賬時拿出manhattan id card付款
會頓感親切,好像大家都是「自己人」
時代巨輪在轉
現在MANHATTAN id已經没有了儲分換飛這回事了
有點失落
現在大家都改為簽卡儲里數換機票
没有什麼福利的manhattan id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給淘汰了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我養了小倉鼠




說來有趣
我「咁大個女」從來未試過養任何小動物
包括金魚、tortoise、雀仔
家裡有點潔癖 没機會養
這次第一次有植物以外的生命在我們家出現
完全没有任何經驗的我
常常會擔心倉鼠
怕他受驚了
日間躲起來睡覺總是怕他生病
沖涼沙入眼會發炎
水樽漏水好怕他脫水、冷病
便便少了,又想是不是有問題
哈哈
我緊張呢,好傻
也難怪普天下的父母會如此擔心自己的小孩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跟深水埗明哥派飯



第一次走入露宿者的community
平常沒可能有勇氣踏足的一條街
在天橋底的一羣人只能活著,勉強生存
有老有嫩
有香港人,也有沒有身份的難民
其實,不用想他們到底值不值得幫
可以選擇的話
有誰會想要睡在街頭?
現在至少
有人會認得他們每一個的臉
定期送上一盒飯給被社會遺棄的一羣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北歐,天堂般的國度





















旅行後個多月
又回到香港只有「買樓」跟「結婚」的環境
香港的生活多姿多彩
可是生活在這裡的人,還是常感到空虛、寂寞
還是會很想念北歐那近乎「天堂」般的生活環境跟制度
北歐没有令人驚嘆的「大景點」
但一切都讓人感到新鮮好奇
光是整個旅程機乎都没有看到晚上已經夠有趣
短短兩個星期,也許看到的都是很表面的東西
但我確實很喜歡北歐這個地方
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材
喜歡北歐人吃得健康、環保、生活悠閒、對家具的講究
「累積財富」是我們香港人的價值、奮鬥目的
這裡卻是以「生活」為目的城市

尤其喜歡北歐對於性別的平等觀念
大部分商店的洗手間都是男女共用的
在北歐,男士也跟我們一起排隊
每一個廁格都是密封的,完全看不到要分男女的必要
就如大部分人的家裡的洗手間也没有分男女
其實有時候,男士或許也喜歡於私密度較高的地方如廁
走在街頭
獨個兒推著BB車的大都是男人
在街上不時看到各自帶著自己孩子的父親在閒聊
我們亞洲人,對於這個畫面可能會感到很奇怪
其實,想深一層
帶孩子外出跟「放狗」的本質都一樣
都是體力勞動的一種
我們都不會看到男士帶寵物外出有何不妥

/別角色、定型都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產物
當我們對一件事習以為常
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看不到別的可能性

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我的助養小孩


快五年了
看著自己的助養小孩長大,好感動
知道可以去探訪小孩的時候
我遲疑了一會
有時很怕像是「消費」別人的探訪活動
「原來人家更可憐,所以我們就該知足」
(其實我不覺得功利社會的我們一定比別人快樂)
不想將自己的快樂建設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不想人家知道世界上有人過得比他們好很多
會想,用那行程費去幫助別人
是不是更好?

其實不該資本主義的機會成本模式思考
去不去探訪,跟我會否再捐錢沒有衝突
去完,還是可以再幫助別人
愛跟錢不一樣,不是分出去就沒有了
可以是無限的
如果成行的話
遲些有機會去探訪她
不知道我將來會否有自己的小孩
可以見到自己的「半個女」
其實我好緊張好害羞